“宝宝出生时体重有7斤,白白胖胖,我自己孕期状态也十分良好,感谢您妙用‘温针灸’帮我圆了妈妈梦!”5月16日上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刘未艾收到来自患友李女士(化名)发来的“喜讯”,欣慰不已的同时叮嘱李女士注意产后康复和调理。
5年求子路,辗转多家医院,从“生育渺茫”到“喜获麟儿”,一枚银针,调和阴阳;半载坚守,终迎“新生”。这段用针灸书写的“好孕”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呢?
刘未艾在为患友施针治疗
“针”法破局,“灸”来守护
35岁的李女士婚后积极备孕5年,辗转多家医院求诊3年,被诊断为“重度宫腔粘连+多囊卵巢+腺肌症”,三症叠加以及8次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导致她体内的生育环境严重受损,生育机率渺茫。2024年1月,在常规治疗未获明显进展的情况下,李女士与家人多方了解后,前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寻求进一步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针对李女士相对复杂的病情,结合女性生理周期的不同阶段,刘未艾为李女士制定了个性化的“温针灸”治疗方案,采用宫腔粘连求子二段分期针灸序贯疗法,分为调理和备孕两个阶段。每周进行温针灸2~3次、一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以达补气养血、益肾填精、理气活血通脉,阴阳调和之功效,有效改善子宫微循环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宫粘术后子宫内膜的恢复。
刘未艾介绍,温针灸是针灸与艾灸结合的中医疗法,通过针刺后点燃艾柱加热针体,达到温通经络、驱寒散邪、调和气血的作用。“艾灸的热力通过针体直达深层组织,促进气血运行,驱散体内寒湿,常用于治疗气血不畅、寒湿痹痛、脏腑功能失调等病症,兼具针刺刺激穴位和艾灸温煦的双重效果,对李女士这样的不孕人群尤为适用。”
每周固定的治疗时间,是李女士与刘未艾风雨无阻的约定。李女士总是如期而至,刘未艾也总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关怀守候着。这种坚持,不仅是对治疗的执着,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每一次针灸的过程中,医患间的信任与默契也在悄然生长,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好孕”长城。
温针灸
从量变到质变,针尖上的奇迹
2023年12月李女士接受针灸治疗前的四维彩超示:宫腔未见明显内膜声像,仅宫腔中段残余少许高回声内膜,厚约2.7mm;宫腔形态失常,宫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双侧宫角距离约15mm;宫内膜血流0级。检查提示:宫腔声像改变,考虑:宫腔粘连术后复粘。右侧卵巢内高回声结节,考虑:畸胎瘤可能(OR-2类)。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
2024年4月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四维彩超示:子宫内膜下段约2.3mm,中段约5.3mm,上段约4.5mm,欠清晰,欠均匀;宫腔呈倒三角型,宮腔容积减小,双侧壁内膜连续性稍差,双侧宫角距离约17mm;子宫内膜血流1级(2支)。
2024年7月,李女士坚持了半年余的温针灸助孕治疗后,复查各项指标逐步好转,宫腔情况较前明显改善,7月27日,B超监测子宫内膜9mm,内膜达标,可以进行试管移植。
2024年8月12日,李女士抽血显示HCG升高,胚胎已成功着床!她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刘未艾主任。刘未艾亲切叮嘱她继续保胎治疗,在保持平和心态的同时也不可大意。
防“宫腔粘连”致不孕,这些要点须注意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谭枚秀介绍,宫腔粘连(IUA)是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功能和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的IUA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一,常因宫腔操作、感染等因素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内膜纤维化,导致宫腔内瘢痕形成,从而出现继发性月经量减少、闭经,周期性下腹痛,反复流产甚至不孕等病症。由于其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高流产率、高胎盘残留率和低妊娠率、低产后再生率的特点,对女性正常生育功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增高家庭压力和经济负担,易使患者陷入漫长、艰辛、痛苦的“求子困局”。
谭枚秀提醒,预防宫腔粘连致不孕,首先是要尽量避免宫腔内操作,例如做好避孕工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手术。进行宫腔内操作后,可以应用医药预防宫腔粘连发生,例如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及运用中医药等;其次是防止炎症的发生也很重要。如果女性出现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需积极规范性抗炎治疗,避免长期炎症反应刺激造成宫腔粘连;最后是在月经期间,要尽量避免性生活,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等。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朋友如发生了宫腔粘连,建议尽早前往正规医院专科诊治。
针对“宫腔粘连”造成不孕的二段分期温针灸序贯治疗方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女性生理周期特点,通过温针灸调理五脏与奇经八脉气血流注,使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协调平衡,改善子宫动脉血供,从而增加内膜厚度,可有效促进胚胎着床,提高妊娠率。这一创新方案不仅为宫腔粘连求子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针灸在生殖健康领域的应用开启了新的篇章。(何穰 康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