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湘江财经工作室
在长江经济带环保攻坚战的最前线,曾被誉为"农村环保第一股"的艾布鲁(301259.SZ)正经历上市以来最凛冽的寒冬。
2024年报显示,这家深耕县域环境治理的湘企虽实现营收1.85亿元(+3.78%),但净利润亏损却扩大至3084万元,同比增亏11.94%,连续两年亏损累计超5800万。当艾布鲁试图用一场跨界算力的“豪赌”扭转命运,却引发来自市场的质疑声。
更刺痛市场神经的是,审计机构对其年报出具保留意见,直指财务内控失序与跨界风险失控的双重风险。
01 环保工程收入骤降 应收账款成“堰塞湖”
翻开年报,三组数据尤为刺眼:环境治理工程收入同比骤降32.37%,营业成本却逆势暴增105.52%;应收账款余额高达2.61亿元,其中超三成账龄超1年;PPP/BOT项目垫资导致长期应收款激增110%至3.76亿元,犹如悬在地方财政高压线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PPP/BOT模式遭遇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拷问的当下,艾布鲁的"垫资扩张"策略已显疲态。尽管公司声称实施"优质客户严选",但坏账计提仍同比激增6162万元,直接吞噬61%的毛利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募投项目屡次延期——研发中心建设延期至2026年,生产基地项目推迟至2025年,显示技术迭代与产能释放节奏脱钩。
02 AI“赌局”:跨界算力引发市场争议
在环保主业承压之际,艾布鲁的跨界动作引发市场争议。子公司星罗智算斥资2.5亿元参股AI芯片企业中昊芯英,并启动总投资超10亿元的上饶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项目,试图将算力打造成“环保新基建”的底层支撑。
这场跨界看似突兀,实则暗含商业逻辑: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智慧监测、污染溯源等场景对算力需求激增,若能打通“环保数据-算力服务-智能决策”链条,或可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尽管算力租赁首年仅贡献341万元收入(占比1.85%),但公司试图将农村环境治理数据与AI技术结合,探索智慧监测新场景。
不过,其“环保+科技”的战略也暗藏风险:中昊芯英TPU芯片生态尚未成熟,面临GPU技术路线压制;算力中心建设周期长,而华为、阿里等巨头已占据市场先机。对此,审计报告直指跨界投资“超出技术储备与市场开发能力”,1.65亿元服务器采购的资产减值风险悬而未决。
03 技术“真空”与资本“杠杆”
理想虽丰满,现实却骨感。尽管公司引入小米系高管及太盟资本等战略投资者,但环保企业跨界高科技的“基因缺陷”难以忽视——2024年其研发投入反降25.92%,专利数量停滞,与算力巨头的技术代差肉眼可见。
资本压力亦如影随形。公司负债率虽降至43.8%,但长期应收款激增110%至3.76亿元,PPP/BOT项目垫资模式在地方财政吃紧背景下犹如“走钢丝”。为维系资金链,实控人钟儒波质押65.3%股权换取流动性,叠加12亿元银行授信额度,资金链已然绷紧如弦。
在环保行业平均毛利率跌破10%的寒冬,这场"技术+资本"的双重冒险更像是在钢丝上跳华尔兹。
04 万亿国债风口VS保壳倒计时
艾布鲁的困境,实为环保行业转型期的缩影。
传统EPC模式利润率已跌至7%,而新兴EOD模式尚在襁褓,行业亟需技术突围与商业模式重构。转机或许正在酝酿——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领域与其长江经济带布局高度契合,农村环境治理率不足40%的现状更意味着千亿级市场待掘。

手握16.6亿元货币资金,资产负债率保持健康,艾布鲁若能将算力布局与环保场景深度融合,或可借技术杠杆撬动增长飞轮。对于艾布鲁而言,2025年不仅是扭亏保壳的关键年,更是检验其“环保+算力”双轮驱动成色的试金石。
但留给艾布鲁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2025年不仅是其募投项目兑现大限,更是创业板"连亏三年"的退市红线预警年。
当万亿国债的甘霖落下,这家湘企能否将算力中心的"数字底座"转化为环境治理的"智能引擎",或将决定其能否在环保产业数字化浪潮中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