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胡振鹭 湘江财经工作室
2025年4月25日,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拓维信息,股票代码sz 002261)发布了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呈现“冰火两重天”:2024全年营收突破41亿元,同比大增30.22%,但净利润却巨亏1亿元;而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3%,净利润却暴增近10倍。
这份“矛盾”的财报背后,暗藏公司转型AI与鸿蒙生态的野心与阵痛。
1、增收不增利!拓维信息转型路上“过山车”
作为湘股里华为概念股,拓维信息的业务结构呈现典型的“硬软结合”特征。硬件业务为生产基于华为昇腾/鲲鹏芯片的“兆瀚”服务器,主要呈现出代工的价值。软件业务聚焦智慧教育、工业互联网软件领域。
2024年拓维信息公司全年营业总收入达到41.07亿元,同比增长30.22%,创历史新高,但归属净利润却亏损1亿元,同比下降323.51%。
公司解释称,亏损主因是持续加码AI、开源鸿蒙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导致成本激增。
戏剧性转折出现在2025年一季度:营收6.23亿元,同比下滑23%,净利润却飙升至6534万元,同比暴增979.75%。
但亮眼利润并非来自主营业务。根据公告披露,公司当期收到两笔合计超9000万元的补偿款(子公司业绩对赌赔偿及历史违规担保补偿),直接计入利润表。若剔除这笔“意外之财”,拓维信息一季度实际净利润仍为负值。
“这种非经常性损益不可持续,公司造血能力存疑。”一位长期跟踪拓维信息的机构人士直言。到了今年没有这样的补偿款,拓维信息真实盈利能力就会被削弱。这也让其利润能否持续增长存疑,盈利能力显露出隐忧。
2、AI算力+鸿蒙生态:风口上的“技术牌”能否扛起大旗?
尽管财务承压,拓维信息的业务布局却紧扣风口。拓维信息董事长李新宇在股东大会上强调,公司已从“教育标签”转向“AI+鸿蒙”双轮驱动,并亮出两大杀手锏:AI算力+鸿蒙生态。
作为华为“同舟共济”合作伙伴,拓维信息的服务器产品深度绑定华为国产算力替代战略,被视作“华为AI军火商”。
首当其冲,AI算力方面,拓维信息的子公司湘江鲲鹏推出的“兆瀚”AI服务器,成功适配国产大模型DeepSeek,并于2024年中标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项目。公司称,其边缘计算设备和训推一体化平台已落地数字政府、交通等领域。
其次,拓维信息旗下开鸿智谷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在鸿OS2.0”,并推出搭载星闪芯片的智能硬件。公司宣称,已深度参与开源鸿蒙社区共建,相关产品在教育、工业场景实现商用。
“手握AI和鸿蒙两大风口,拓维迟早会爆发。”有投资者在股吧中乐观表态。但现实是,拓维的技术投入尚未转化为商业上的业绩——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2.56亿元,但毛利率同比下滑5.75个百分点,主营的教育等传统业务持续收缩。
“拓维的困境是技术型公司的典型缩影——重研发、轻变现。”某券商TMT分析师指出,尽管公司在AI服务器、鸿蒙生态等领域布局超前,但行业竞争激烈,且客户项目周期长、回款慢,导致现金流承压。
财报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观点: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75亿元,同比增长156%;应收账款高达12.3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超30%。
3、转型长考,如何熬过寒冬?
市场对拓维信息的未来判断呈现两极分化。乐观派认为,公司卡位国产替代与AI基础设施赛道,一旦鸿蒙生态爆发,有望复制“华为伙伴”式增长。
谨慎派则指出,成也华为,忧也华为。拓维信息与华为的合作看似光鲜,实则暗含风险。毕竟,拓维的核心硬件依赖华为芯片,软件生态构建于华为云底座,缺乏自主技术壁垒。
若后续未能实现规模化订单,高研发投入可能拖累业绩,补偿款“粉饰报表”后,真实盈利能力将面临考验。
总之,从教育服务商到“AI+鸿蒙”技术派,拓维信息的转型决心毋庸置疑。但财报暴露的增收不增利、依赖非经常性损益等问题,也为其敲响警钟。能否在技术投入与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决定这家老牌IT企业能否真正穿越周期,等来风起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