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稿 | 金融研究员 文青
作为中部地区首家民营银行,三湘银行迎来第三任“掌舵人”。
据三湘银行公告披露,该行董事会近日收到湘金复〔2025〕258号批复文件,湖南金融监管局已核准黄建龙三湘银行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这位深耕三一系多年的金融与产业界老兵正式担任三湘银行董事长。
在民营银行业两极分化加剧的行业背景下,此次人事调整不仅是三湘银行年内高管“换血”的收官之举,更被视作其破解业绩困局、重塑发展路径的重要信号。
01 “三一系”老将的华丽转身
现年62岁的黄建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三一老将”。公开资料显示,他拥有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2年便加入三一集团,从基层一步步成长为集团核心高管。
黄建龙的职业生涯与三一集团紧密相连。他不仅曾担任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等要职,还掌舵过三一集团旗下的多个金融板块,包括三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三一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和久隆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业内认为,股东方选择兼具产业基因与金融视野的黄建龙掌舵,意在强化金融与实体产业的协同效应,为银行注入差异化竞争动能。
![]()
2024年,黄建龙在三一重工领取的薪酬高达596万元,足见其在集团内的重要地位。去年7月,他获批担任三湘银行副董事长,为此次接任董事长铺平了道路。
三湘银行自2016年12月成立以来,一直延续着董事长由“三一系”高管担任的传统。首任董事长梁在中是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之子,第二任董事长唐修国则是三一集团的联合创始人。黄建龙的接任,延续了这一人事安排惯例。
02 高管团队完成“大换血”
2025年,三湘银行的管理层经历了大规模调整。
今年3月,原行长夏博辉因年龄原因退休,由1979年出生的万洁接任行长职务,这也使她成为民营银行领域的首位女行长。万洁曾长期在中信银行体系内任职,拥有丰富的银行业经验。
与此同时,三湘银行原副行长宋源辞职,随后加盟江西裕民银行担任行长。为加强风险管理,三湘银行还引进了两位具有互联网背景的副行长:原微众银行企业风险部总助孙健和原蚂蚁集团数字科技副总裁汪涛。
短短半年内,三湘银行核心管理团队完成重大调整,新班子集结了国有大行的运营经验与民营银行的风控专长。黄建龙与万洁的“老将+少帅”的管理团队,既有深耕实体产业和金融领域的资深专家,又有来自传统商业银行的少壮派精英,形成了多元化的互补格局。
03 业务结构临挑战,自营能力待破局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三湘银行总资产为517.44亿元,较年初减少10.23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51亿元,同比下滑28.78%;净亏损2.41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净利润0.68亿元。
黄建龙接任董事长后,与行长万洁组成的新领导班子面临不小挑战。他们需要带领三湘银行扭转业绩下滑趋势,改善资产质量,优化业务结构,减少对互联网平台的过度依赖。
成立初期,依托三一集团等股东方的制造业背景,三湘银行将产业金融作为主要发展方向。2018年,该行产业银行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57.02%,显示出对公业务的重视。
随着业务发展,三湘银行的重心明显转向个人贷款。2019年至2021年期间,该行个人贷款余额从56.79亿元猛增至303.9亿元,增长超过4倍,占比跃升至81.07%。
值得注意的是,三湘银行的个贷业务高度依赖互联网平台。截至2024年末,该行互联网机构合作业务余额达119.27亿元,占消费贷总量的近80%,自主获客能力明显不足。这种过度依赖第三方平台的业务模式,也带来了盈利空间被挤压、风险控制难度加大等问题。
湘江财评
三湘银行面临的挑战,在民营银行中并非个案。
“一行一店”模式限制使民营银行在品牌信任度和低成本存款吸收上处于先天劣势。与此同时,传统大行借助金融科技大举进军普惠金融领域,进一步挤压了民营银行的生存空间。
为破解获客难题,三湘银行近期推出了“推荐王者争霸赛”,试图通过社交裂变模式实现客户增长。但该活动仅限推荐IP位于湖南地区的新用户,反映出其拓客手段的局限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民营银行业普遍面临的资本补充压力。盈利能力下滑导致内生性资本补充能力减弱,而未上市民营银行的外部资本补充工具相对有限,这一困境已引发行业结构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