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的晨雾漫过连云山的梯田,何首乌的藤蔓在晨光中舒展。自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在湖南平江的山地丘陵间,一场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革命已持续八年。这里打造“标准化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有效实现 “资源变资产、农人变专家、产品变商品”三级跃升;“九强”产业帮扶模式在广东茂名的复制推广,更让岭南大地上的千年荔枝焕发出增收新活力。
平江何首乌:从“怕种难卖”到“藤蔓满坡”在湖南平江泊头村,漫山遍野的何首乌曾是“守着宝贝饿肚子”的尴尬存在。
“没人种过,没经验,根本不敢尝试!我挨家挨户跑,愿意种的没几个。”泊头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辅仁回忆起当初的困境,仍记忆犹新。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的“三缺”难题,让村民对种植何首乌望而却步。
![]()
泊头村荒废田地
转机始于财政部帮扶工作队与平安产险的携手。
财政部驻平江县泊头村第一书记杨杰回忆说:“当时通过调研,了解到平江县有种植中草药(天麻)的传统,产业链相对完善。我们工作队不仅请来农业专家指导技术、对接上下游企业拓展销路,还从平安争取到资金,成立何首乌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模式,统一供种、技术指导和销售,这样才算是彻底打消了村民‘种不出、卖不掉’的顾虑。”
![]()
财政部驻平江县泊头村第一书记杨杰接受采访
何首乌苗对水分敏感,浇水多少直接影响生长,这一难题曾让农户犯愁。而平安产险开发的“平安爱农宝APP” ,成了田埂上的“智慧管家”。
“刚开始村民说我们瞎忽悠,不相信靠手机能种好地。我们就蹲在田里手把手教,土壤湿度低了咋浇水,病虫害苗头咋防治,一条条讲清楚。”平安产险岳阳中支平江支公司客户经理朱颖说。
![]()
朱颖教村民使用“平安爱农宝APP”
在多方努力下,泊头村的何首乌藤蔓爬满山坡,首批幼苗成活率达90%。曾经荒废的田地如今绿意盎然,村民们再也不用为“种不出、卖不掉”发愁,“以药兴村”的道路越走越宽。
![]()
泊头村何首乌种植基地丰收
湖南平江何首乌产业是平安“九强”赋能助力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平安产险以“保险+科技+服务”不断拓宽产业振兴帮扶路径,为一二三产融合做“加法”,通过“产前”办培训、增信用、贴利息,“产中”建设备、搭平台、兜风险,“产后”深加工、树品牌、助销售,为乡村产业链提供“九强”赋能,助力乡村产业深度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农民增收。截至2025年10月,累计已在全国落地862个产业振兴项目,成功带动约237.8万农户增收214.9亿元。
茂名荔枝:千年珍馐的“增收新篇”
从汨罗江畔的何首乌田,到岭南的荔枝园,“九强”赋能的振兴密码同样生根结果。平安产险的助农协销,让这千年珍馐成了农户的“增收果”。
![]()
茂名荔枝园丰收装箱
荔红时节,广东产险围绕“保险 + 产业”,搭建“直播带货 + 消费专区”的增收桥。通过直播推广,助荔农销出8000多箱荔枝;2025年截至10月底,为超1300户农户织就超4500万元的风险防护网,让果农无后顾之忧。
![]()
平安产险在互联网助农协销
八年深耕,“九强”赋能,政企协同的“产业金钥”解锁了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密码。从“输血”到“造血”,变的是帮扶方式,长的是产业韧性;暖的是百姓心头,固的是振兴根基。在湖南平江与广东茂名的土地上,生长的不仅是郁郁葱葱的药材与鲜果,更是乡村振兴的无限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