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无法让每一位患者痊愈,但我们绝不放弃一丝希望。”这是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海龙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扎根肿瘤内科20年余,刘海龙以心为灯,重燃患者生命曙光。
“医者仁术,业精于勤”这句凝练而朴实的话语,是对刘海龙从医理念的写照。他说,患者以生命相托,我们必全力以赴。刻苦钻研医疗技术才能真正为患者带来阳光和温暖,“科学制定肿瘤综合治疗策略”“推行规范化精准化个体化抗肿瘤治疗”成为他的医学标签。
肿瘤的精准诊断非常重要
肿瘤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病理生理复杂的疾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一旦漏诊误诊,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所以确诊很重要。
45岁的李先生有慢性乙肝病史,因肝区胀痛就诊外院,被诊断为巨块型肝癌伴肝门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属于晚期无根治手术治疗机会。李先生正值壮年,是家里顶梁柱,患者及家人碾转找到刘海龙求助。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仔细阅片及反复研究各项检查结果,刘海龙怀疑李先生并不是肝癌,更像比较罕见的原发肝脏淋巴瘤。
“患者因经济原因打算放弃治疗,我坚持做穿刺活检。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我们绝不能比病人先放弃。”患者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弥漫大B淋巴瘤。在接受系统抗肿瘤治疗后,李先生重获新生。每每谈起刘海龙,患者及家属总是满心感激。
“肿瘤的精准诊断非常重要,在肿瘤治疗前,应明确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分级和分子分型等,为后续科学制定综合抗肿瘤策略提供依据。”刘海龙说。碰到远道而来的患者,他会主动跟相关科室沟通协调,尽早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精准个性化治疗为生命“续航”
随着科学的发展,肿瘤治疗从传统手术、放疗、化疗时代迈入靶向、免疫治疗时代。通过防癌早筛,规范、精准、个体化的抗肿瘤治疗,更多的早中期患者得到治愈,晚期肿瘤变成“慢性病”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患者实现了带“瘤”长期生存。
40岁的刘女士因乳腺癌晚期伴骨转移,曾在外院接受多程抗肿瘤治疗,因疗效欠佳一度放弃治疗,后因疼痛难忍慕名找到了刘海龙主任,要求止痛安宁疗护。在深入了解、抽丝剥茧病情和既往治疗方案后,刘海龙发现患者并没有接受充分的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不足导致无法抑制癌细胞生长,治疗效果差。
“制定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必须科学、严谨,在国际国内各大临床指南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是成功诊治的关键。”针对患者病情,团队制定了强化内分泌治疗方案。曾一度对生命绝望的刘女士,重拾康复信心,如今十年过去,她早已回归正常生活工作。
肿瘤学科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专业越分越细,必须走亚专科发展之路,才能把专业做精做强。作为肿瘤内科学科主任,刘海龙规划了肿瘤内科亚专科发展之路,设置了胸部、胃肠、乳腺淋巴瘤、微创介入四个亚专科病区,他带领团队专注我国第一大瘤种胸部肿瘤肺癌领域的诊治,先后开展了支气管镜诊疗、肿瘤消融治疗等亚专科新技术。
同时,刘海龙认为过去单兵作战方式已不适合现代的肿瘤诊疗模式,必须集多学科力量,才能让患者最大获益。目前肿瘤学科按亚专科设置成立了多个肿瘤MDT诊疗体系,为患者“量身订制”科学、精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做‘万金油’医生,只做专科专病。现在国际肺癌领域诊疗前沿有一点风吹草动我都知道,这也许就是学科亚专科发展的成果吧。”刘海龙笑着说。
在治病的同时更需治心
医之大者,救死扶伤是基本,人文关怀也尤为重要。“肿瘤患者是特殊人群,在遭受疾病折磨的同时,心理也会出现变化,所以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沟通。”刘海龙说,确诊后焦虑、情绪低落是常态,对于这类患者,不能单纯采取药物治疗,更要予以心理慰藉。
“由于认知不足,患者对肿瘤防治存在很多误区,需要我们去科普去沟通,让患者配合治疗;对于晚期患者,多列举成功治愈的病例,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患者放下心理包袱,才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从医多年,刘海龙非常注重医患沟通,获得了患者的理解和认可。“和患者打交道时,一定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此外,他还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医患互动,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他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很多病友笑眯眯地说看到我就放心了,病好像都好了一半,我愿意做患者的‘定心丸’。”
打开肿瘤患者“新生之门”
肿瘤学科发展,离不开临床研究。作为湖南省综合实力强劲的肿瘤专科,科室大力开展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助力临床研究与临床转化,为患者打开“新生之门”。
“参加临床研究,患者可免费得到最新最前沿的治疗。在我们科室,不少患者从临床研究中获益,病情得到很好控制。”刘海龙表示,让已经没有标准治疗方案的患者参加临床研究,无疑点亮了他们心中的希望,重燃生命曙光。
作为分中心PI,刘海龙已承接多中心新药临床研究40余项,联合申报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1项,在JTO 、BJC等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助力5个新药上市。科室年收治住院病人约11000人次,更多肿瘤患者经过规范化诊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治愈。
5年、10年甚至更多年以后,当看到曾经治疗的患者健康地站在自己面前,会是什么感受?
谈及这个问题,刘海龙露出自豪的微笑,他说:“那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时刻,觉得一切所作所为都值得。”在从医道路上,刘海龙携团队将披荆斩棘,逆“瘤”而行,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文/陈橙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