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湖南省第八届艺术节上,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参演的新编现代湘剧《欧阳海》,以大放异彩的表演,时空交错的情节,简洁大方的布景,凄美感人的音乐,桂阳风味浓郁的唱腔等,把现场观众感动得泪水连连,掌声热烈,两个小时的演出给观众上了一堂鲜活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政教育课。
最终该剧荣获湖南省第八届艺术节田汉大奖、田汉导演奖、田汉表演奖,可谓硕果盈枝。这幕湘剧大戏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艺术创作要遵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写下精彩注脚。
一、纠错寻真情,因情串大戏
新编现代湘剧《欧阳海》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影响几代中国人的英雄人物欧阳海救列车英勇牺牲的故事。1963年湘南,衡东县新塘镇,班长欧阳海随所在部队野营训练经过京广铁路时,炮连一匹驮着炮架的战马被驶近的火车鸣笛惊吓,突然冲上铁轨躺下难动,在火车与战马即将相撞的瞬间,欧阳海冲上铁路将战马推出铁轨,避免了一起翻车事故。而他自己却被列车碾伤,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年仅23岁。欧阳海的牺牲开始被所在部队定性为“重大事故”,并把他草草埋葬在铁道附近荒山野地,坟前没有立墓碑,也没有坟堆。欧阳海生前的战友意见很大,联名向军区反映情况,评价欧阳海“吃苦肯干”,是个“关心战士,爱帮助人的好班长”。于是,国防部、铁道部、广州军区派出联合调查组,经深入走访,了解情况后,最终取消了所在部队关于“重大事故”的定性,广州军区追授欧阳海为“革命烈士”“爱民模范”。欧阳海的事迹也被广州军区作家金正迈写成小说《欧阳海之歌》后,一版再版发行两千多万册,感动过新中国几代人。欧阳海的英雄事迹后来又被影视媒体一说再说。
编剧没有采用传统的叙事方式,而是把英雄欧阳海勇救列车牺牲后被营部错误当作安全事故处理这个事首先和盘托出,然后通过母子阴阳相隔的骨肉死别的殇情,战友兄弟的揪心垂足顿胸的生离情,恋人付春芳闺中痛失爱人梦想坍塌的悲情,被英雄帮助过救过命的百姓念念难忘之情等等,以当代“双百”人物形象出现的英雄欧阳海在六十多年前以被营部错误处理为事故制造者的角色,进而草草掩埋作为戏剧的开端,剧本开门见山抛出欧阳海牺牲后的现状与传统英雄形象的巨大反差,引出剧本的悬念,揪着观众的心思:今天的英雄形象是怎么反转过来的,编剧把上级纠错寻找真相的过程作为引线,以多类情感的递进为主线索,以为英雄平反为目标,让一个个人物在舞台先后展现。
现代湘剧《欧阳海》的编剧龚孝雄在编写这场大戏时就很好地把控了矛盾、压力和艺术底线之间的平衡,上个世纪的英雄人物欧阳海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宣传和推介后已然家喻户晓,现在桂阳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又以现代湘剧艺术的形式再次讲述英雄的故事可谓知难而上,主旋律题材的人物角色的形象塑造历来是戏曲艺术最难展现的,尤其是英雄人物形象塑造容易滑入陈词滥调的堆砌和俗套的表达之中,就算是设计了以小见大的故事情节和细节,由于观众都已经熟知套路而失去吸引力和新鲜感。特别是面对习惯使用手机、互联网等多媒体的新时代受众,戏曲编剧的压力更会空前巨大,加上电视剧和商业宣传文案的巨大利润也时不时诱惑着编剧,考验着编剧的创作定力,这一切对编剧的创作艺术个性和创作能力是一个空前的挑战!
新编现代湘剧《欧阳海》的创作基本上是沿用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创作戏路很宽的编剧龚孝雄在这部戏里成功地把好了“错里错,纠错寻真情;情中情,因情串大戏;戏生戏,以戏感观众”的创作手法。海派文化特色鲜明的真情厚意在《欧阳海》戏中浓郁而热烈,与当下一些市场化商业色彩过分彰显的剧作比较而言,《欧阳海》是一部真正用心用情用艺创作的纯粹的艺术大作,其创作手法的灵动性自然归真,主题提炼和开拓深化上的守正创新把持的不落窠臼,故事情节的铺陈开展和讲述细腻缜密尽情尽兴,每一幕剧情之间不平铺、不跳跃、不间离、不急躁,有承接、有惊喜、有因果、有前后,颇有回肠荡气的余音绕梁功效。这台以“情”统领整个剧目的大戏没有空洞的说教和口号,没有虚与委蛇的灌输和强迫,四个章节《事故》《故事》《调查》《丰碑》以“寻找”的明线串起四幕剧,编剧当然明白英雄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所以在设置剧情的环节上把“战友为欧阳海鸣不平”“欧阳海的母亲上部队探儿”“坐在欧阳海生前的床上睹物思人、哭累入梦”“母亲在欧阳海坟前痛哭”“欧阳海探亲双抢不要工分”“在部队早起帮农户摘捡油茶籽”“休息时帮炊事班打猪草”“忘记与恋人相会去火灾现场救出老人”“上级党委派人调查纠错平反”等等情节的逐一演绎,还原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的非偶然性,且非常恰当地把剧情安插在相应的章节之中,编剧在精心处理构思每一个情节的细节时以情感的波澜不断推动剧情的发展,演绎出情感波澜之间是人性的善良与官僚主义的斗争起伏和无序,节奏与情感同频,所遇之事很有生活的真实和现实的痛感,是编剧情怀和情感的互相作用不断推动剧情的前进,是编剧呕心沥血的沉淀和时间的温火熬煮而成,是编剧思想和人生三观的融合使得剧情的主题不断得以深化和升华。
戏剧是众多艺术形态中最为传统严肃苛刻的艺术形态,所以坚守戏剧创作规律的底线其实很难做到的,现实生活中剧作者面临很大的压力或诸多的诱惑,作者容易在现实的利益或压力面前投降和妥协,在坚守艺术创作底线和保持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创作艺术个性三者之间找到平衡,这就是一个成熟编剧的最大本事和确保剧本出彩的资本。如何把这种年代久远的主旋律题材用现代湘剧艺术形式展现给当代观众看,而且要求有突出的艺术品位和宣传效果,这对一个从事区域剧种创作演出的县级剧团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编剧龚孝雄认真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和对待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要守正创新的精神,把新编现代湘剧《欧阳海》的英雄精神再次以戏曲艺术的形式得到光大弘扬。
二、因情演大戏,以戏感观众
笔者十分欣赏新编现代湘剧《欧阳海》的编剧手法,这样的主旋律剧没有用大量的笔墨介绍历史背景、讲述历史大势和开门见山阐述其政治意义,而是用强烈的戏剧悬念、戏剧冲突,用极易引发悲情传染的母子阴阳相隔的悲情引人入戏进而情感代入,老旦深情的痛哭,大悲无泪的生动演绎,以一个普通村妇人物角色性格和本色感染着观众,将观众渐渐带入到那个特定情境的历史之中,这种剧情操作让《欧阳海》的观众入戏也极快,开场廖廖几分钟便设置巨大悬念引起观众猎奇心态,再一幕一幕揭示、解密剧情核心大事,掀起戏剧高潮。
正如任何戏剧的故事性极其重要一样,欧阳海牺牲后被错误定性为“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并草草掩埋在荒郊野外,欧阳海的母亲踉跄来到儿子的坟前,发现儿子坟前居然连一块墓碑都没有,类干悲尽的母亲内心在滴血,白发苍苍的母亲泣血呼号:儿子死的有意义吗?有价值吗?声声质问就像利剑刺穿在场的英雄欧阳海的战友,剧场观众更是齐刷刷的奔泪,湘剧这个小剧种能够唱到这个份上,剧本能够写出这种功效,主旋律作品能够产生如此高度的教化作用等等都是传统戏曲领域近些年罕有的现象。
事实上,《欧阳海》这部现代戏在长沙“路演”不到两天,浏阳市金阳剧院的两场演出座无虚席,挤满了来自省内外对湘戏充满热情的观众。尤其是正式演出后,不少媒体报道每一位观众需要“准备一包纸巾”(媒体报道)入场,观众群中不乏九零后零零后的群体,笔者十分欣慰他们那种没有违和感的享受,作为上个世纪的中老年观众也显得亲近自如,触手可及的满足与赞不绝口的感慨足以说明剧本的感人和演出的成功。与我们平时接触的不少滥竽充数的现代庸剧相比较,《欧阳海》在人物主角的塑造上、主旋律主基调的表达上、故事编排与展现上、剧情氛围渲染情境烘托上、主题深化弘扬上等都显得技高一筹,整整两个小时的演出节奏紧密,毫无僵硬、苍白、迟滞、沉闷、直白、俗套之感,资深戏迷最担忧现代戏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无意境、无韵味、无含蓄、无文采、无余味的通病在《欧阳海》戏中愣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一切全得益于编剧龚孝雄早年就读于中国戏剧学院的编剧专业背景和理论基础、写作技巧,得益于编剧长年浸泡海派文化熏染到位的功力功夫,得益于他在上海这个中国经济金融中心国际地位带来的眼界与视野,得益于上海人特有的处心积虑的精明、观察和思考,得益于少年时代桂阳湘剧团的艰苦磨砺和淬炼,得益于生于农家子弟草根出生的谦逊恭让和卑微勤勉的体验。草根出身的龚孝雄二十多年的笔头人生经历,编剧时愈发的单纯和本真,容易把观众带入一个纯真而醇厚、善良而大度、没有生硬植入放大喇叭式的意识形态的宣传,表现出专业编剧深耕细作润物无声的功力、淡定从容的智慧和锐气,一修再修、精益求精的大气、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以情动人的叙事功夫处处彰显编剧淡处超的深度思考。常年与戏剧打交道的编剧深味梨园圈子的行道,确保每一个出手的剧本分量不轻。
新编现代湘剧《欧阳海》有长达两个小时的容量,剧情结构框架虽不复杂,但是人物不少,性格丰富,故事素材的采集、讲述等基础工作经之前的影视作品一说再说已经做得相当扎实,情感串接四幕剧情的明线和为英雄纠错的暗线错落有致,融合交结。观众在两个小时的观戏过程中觉得自然妥帖而无杂乱之感,编剧把别人说了再说的故事打碎后重新组合,或是把其他剧本没有挖掘出来的情节加以凸显和放大,充分调动戏曲编剧们惯用的“无奇不传”“无情不传”,就极易把现场观众的情感带入戏中同感同振,如第一幕《事故》中英雄欧阳海的母亲哭坟和第二幕《故事》里英雄母亲坐在英雄生前睡过的床铺上,就是采用了母子天生难以割舍的情分做戏,特写大写白发人哭黑发人的巨大悲痛,荒郊野外的孤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呼天抢地的哀嚎,坟茔里的儿子似乎都有感应。坐在儿子生前睡觉的床上,哭累了的母亲思虑过度昏睡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剧本非常自然过渡到英雄母亲梦见自己的儿子,梦境的展示虽是剧中人自由世界的尽情挥发,本质上是编剧龚孝雄内心世界的意象滚动和情感沸腾的结果,也是编剧把了然于胸的英雄故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艺术匠心独特运用的结果,这个时候我们也能很容易感知编剧善用的戏剧角色“独白”艺术,这种手法极易打开观众的心扉,把角色难得演绎的内心世界辅以简单的肢体语言并在舒缓放松的音乐伴奏中徐徐展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煽情”戏,有助于观众理解剧情发展的程度和情感波动的幅度,编剧此时的功夫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三、因情导戏,二度创作再升华
新编湘剧《欧阳海》还有一大特色与亮点就是:导演何艺光、王阳娟在大胆启用本土青年演员上,戏剧开幕和收尾的音乐伴唱,舞台布景简约而大气的设计,灯光色调凸显剧情意境的使用,数字动漫影像等现代流行元素的运用拓宽背景深意,唱腔设计陈明把具有湘南风情特色的音乐融入传统湘剧,不少对白加入纯正得桂阳方言,简洁而不简单的道具如抽象的火车、故居,艺术化的战马,明亮而不刺眼的车灯和战马的嘶鸣等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充分表明两位导演的二度创作是非常认真细致、用心用情,非常熟悉湘南地区尤其是桂阳本土的风物人情和社会习俗,更加理解编剧的宏观构架和具体情节的安排做出二度创作,能够在编剧意犹未尽的情节设计上延续故事的韵味和意境,拓展英雄价值的外延,综合运用现代声光电、舞美、音乐等艺术手段极大满足当代观众探寻英雄内心世界和初心使命的好奇心,两个小时的大戏始终把观众浸泡在剧情起伏的感动里。
在众多湘剧大戏中,传统的曲牌限制了音乐的随意使用。导演在新编湘剧《欧阳海》音乐的创作和运用上,引入了柳俊作曲的民歌作为戏剧开幕和闭幕首尾相应的创新,民歌女声清唱一开腔,观众立生抒情、向往、思念意味颇为浓郁的意境,此举成了这台大戏的又一大亮点,开幕和闭幕环节上的歌词都是“你是丰碑——用品行构筑高尚,用热血浇铸理想。用奋斗塑造灵魂,用生命捍卫信仰”,但在闭幕曲上还多了一节女声合唱加以强调和修饰。起尾插曲的曲调悠扬、重复的歌词虽然短小精致,但却通俗易懂、意蕴悠长。歌词的每一句都带有一个富有湘南地方小调特色的感叹词, 歌词语句精炼,语调根据普通话的音腔,有声调高低的明显变化,富有音乐性,这种手法影响了配乐作者的旋律表达,决定音乐风格的选择和走向,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映衬剧情,烘托或悲或喜氛围的重要潜在因素,有利于在旋律表达时“依字行腔,以腔传情”,是一种“带腔的音”“有乐的腔”。该曲的音乐旋律带有一种湘南地区民歌小调的韵味和腔调,旋律的演展一浪接着一浪,浪浪相连,女声清唱声气清越,微声轻伴腔声纯粹,有沉郁之思,有含泪之念,散发着大爱的芬芳,喷薄而出献身家国的大义,寄托了观众感恩的祝福等等众多情感的自然流露。开幕曲与闭幕曲前后呼应,是现代歌舞剧的品格和元素,体现出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情感共鸣由己及人,由舞台传入现场观众,这种空谷足音般的女声和唱,映照英雄灵魂的高尚、伟大和不朽!唱出了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的强烈心声,更是唱出了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革命意志!
值得肯定的是导演在时空的转换上做了大胆的尝试。戏剧开场就让欧阳海救列车被定性为“安全责任事故”,英雄母亲一出场就是在这种压抑的背景下迅速滑入极度悲伤的情境之中,母亲的这种极度悲伤把现场的观众快速带入戏中,剧中多个人物悉数登场,他们各自的形象、心理的活动、矛盾的交错、认识的偏差等等都对欧阳海牺牲后的错误定性让观众产生担忧的心态。导演以蒙太奇的手法设置出梦境来完成母亲与儿子的心灵对话,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梦见了死去的亲人,时空交错中母亲热切拥抱眼前儿子的愿望一次次落空,悲情地表达了“人鬼情未了”的传说场景,但这个巧妙安排应该是导演和编剧为了抓人眼球、激发观众情绪特设的一个无可厚非的处理技巧,也是亲人之间思念至极的必然结果。主旋律大戏不能宣扬迷信,但母子相见、梦里倾诉的情节却是合情合理的,这个“四两拨千斤”的处理结果大大调动了现场观众的悲情,以时空的穿越演绎英雄的不凡,以母亲的梦境演活英雄的家国大义,以梦境的虚境感化痛醒的母亲要化悲痛为力量,要为儿子因为勇救列车而慷慨赴死的壮举而欣慰,也要母亲坚信事情的真相终会大白等等,使得剧情快速达到高潮。导演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和心思就使戏剧成功了一大半,观众产生了要目睹下一幕还有什么掠人眼球的情节和场面的欲望,剧情就可以顺利递进,演员也会因观众情绪的高涨而感染,演出也就越发出彩,如此良性互促达到了一台大戏最理想的状态和境界!
此外,几名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的青年演员在戏中的表现也不俗,曾获得“湘剧新角名演员”“田汉奖最佳旦角”等名誉的青年演员肖风波(饰欧阳海母亲)、张赛雄(饰欧阳海)在剧中的表现非常出彩。开戏不久的就把观众的眼泪弄得稀里哗啦的老旦肖风波角色进入很快,从预想见到儿子的喜悦到突闻儿子牺牲的噩耗,表情从喜悦到极悲的快速转换,对一个老旦的考验是残酷的,戏中老旦亲完全沉浸到戏里的母亲角色,洒泪演唱,唱的天昏地暗、天地悲鸣,迅速带动台下观众泪流满面,满场的掌声是鼓励,是感动,更是集体情感的代入,掀起戏曲的首次高潮。可见导演对老旦的角色定位、角色示范和角色表现上是下了大功夫,要求每一句唱词和每一个声腔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泪点,每一声呜咽和哀鸣胜过编剧的万语千言,以静制动,以无声胜有声,带动观众情绪爆发,表达了极度悲痛!还有欧阳海的扮演者,青年演员张赛雄在扮演英雄欧阳海的过程中,也有可圈可点的表现,如梦中的欧阳海青春、阳光,充满活力与朝气,满身正气和血性,这些表现为欧阳海的英雄壮举铺垫出有灵性和血性氛围,略懂戏路的观众自然懂得个中的路数,作为生角的主演,导演的悉心的指点和张赛雄努力排演的苦功,在悟性和灵性的双重作用下,把一个血性刚毅、敢于牺牲的英雄形象演得有血有肉、丰满感人。
总之,导演的二度创作把本来出手就水平不低的剧本再度打磨提升,辅以具象的服装、音乐、灯光、舞美、道具等,把一个六十多年前的人物、事件和年代做了一个艺术色彩丰富的还原和演绎,再现了上个世纪的英雄欧阳海光芒四射的光辉形象。(文/欧阳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