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周定中主任团队成功完成了该院首例下肢动脉斑块旋切辅助药物球囊扩张术,为一位长期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困扰的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这一创新性手术填补了医院在血管领域的技术空白,成为外周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
10年糖尿病折磨,患者陷入行走困境
郴州市的王大叔今年66岁,已与糖尿病顽强抗争了10多年。近年来,双下肢间歇性跛行逐渐加重,每行走500米,下肢便疼痛难忍,生活质量严重受限。为寻求有效治疗,王大叔来到了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入院后,彩超及 CTA 检查结果清晰地显示出双下肢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多处狭窄且伴有多发斑块形成,病情不容乐观。
创新治疗方案,挑战高难度手术
面对王大叔复杂的病情,周定中深知常规介入治疗方法难以应对。“患者合并症多,病变钙化严重,这给手术带来了极大挑战。” 周主任在查房时说道。经过团队的深入讨论,决定为患者实施斑块旋切辅助药物球囊扩张术。这一先进技术作为无异物植入(支架)的治疗方式,是下肢动脉血管微创介入治疗的新选择,有望为王大叔的下肢血管疏通带来新的希望。
毫米级血管腔内的 “精雕细琢”
手术当天,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手术室。医生们通过股动脉穿刺,小心翼翼地将栓塞保护伞导入腘动脉,这一“保护伞”如同忠诚的卫士,准备兜住旋切过程中脱落的小斑块。在左股动脉中段,斑块旋切术正式开始。手术器械如同微型“刨子”,在直径仅几毫米的血管腔内辗转腾挪。医务人员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多次调整不同方向进行旋切刨吸。每一次切割都犹如在钢丝上行走,切得太薄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切得太厚则可能损伤脆弱的血管。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手术团队终于成功地将斑块切除并取出,随后药物球囊顺利扩张狭窄血管,抑制内膜增生,确保下肢动脉血流畅通。
▲术前、术后造影对比图
术后立见成效,患者重获行走自由
术后第一天,奇迹发生了。王大叔惊喜地发现左腿疼痛消失,间歇性跛行症状完全缓解,行走变得轻松自如。他激动地向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我现在走路一点都不疼了,感觉像换了一条腿!”王大叔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微创减容技术,引领血管疾病治疗新方向
周定中主任介绍,此次采用的血管腔内斑块旋切技术是一种微创减容手术,通过高速旋磨钻头精确切除血管壁斑块组织,有效消除或减轻管腔狭窄。这一新兴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治疗选择,也展示了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在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实力。未来,科室将继续探索更多先进技术,为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在血管疾病治疗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广大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之光。相信在医疗团队的不断努力下,将有更多患者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重新拥抱健康生活。(文/杨香琴)
来源:湘南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