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郴州市第五完全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郴州创显科普劳动实践基地正式揭牌。随着红绸揭幕,一场以传统竹节扇工艺为载体、现代劳动教育为内核的实践探索由此启幕,三年级学子化身“小匠人”,在竹篾编织与扇面彩绘中,书写“五育融合”的教育新篇。
揭牌仪式上,郴州市五完小党支部书记胡路波与基地负责人共同揭开铜牌红绸,“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正式落地。胡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劳动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学校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希望同学们通过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
据悉,双方将围绕实践活动等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构建常态化劳动教育链条。揭牌后,三年级学生沉浸式体验《竹节扇制作》特色课程。基地老师从竹节扇的历史渊源切入,让孩子们在文化脉络中理解劳动智慧的传承价值。
实操环节充满挑战:细竹篾的韧性把控、扇面编织的经纬走向、图案绘制的创意构思……尽管有学生遭遇竹篾断裂、编织错位等问题,但在“小组互助工坊”中,孩子们通过分工协作逐一化解难题。20分钟后,绘有郴州山水、卡通形象的竹扇陆续完工,学生们纷纷感慨:“原来做扇子要懂竹子特性,还要算好编织间距,劳动里藏着大学问!”
“这不仅是一把扇子,更是劳动教育的‘多棱镜’。”基地老师介绍,课程设计融合科学认知(竹材物理特性)、美学创造(扇面设计)、工程思维(结构稳定性)、社交协作等多元维度,打破“劳动=体力付出”的传统认知。活动现场,孩子们测量竹篾厚度、讨论扇骨承重原理、投票选出“最佳创意扇”,在跨学科实践中展现综合素养。
当微风拂过孩子们手中的竹节扇,扇动的不仅是夏日的清凉,更是劳动教育向纵深推进的新希望。从一把竹扇的诞生到更多劳动课程的落地,郴州创显科普劳动实践基地正以“实践育人”为帆,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为孩子们搭建起一片“能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成长海洋,让每一次动手实践都成为点亮人生的星火,让劳动的种子在新时代的教育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来源:郴州创显科普劳动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