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体检报告说有脂肪肝,这情况严重吗?”每天都有不少患者拿着报告单,带着担忧的神情前来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询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如今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肝病,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脂肪肝患者。更让人担忧的是,部分脂肪肝患者会沿着“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路径悄悄发展。值得庆幸的是,早期脂肪肝完全可以逆转,可一旦进展到肝硬化阶段,病情就不可逆转了。
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只占肝重的2%-4%,如果超过5% 就会形成脂肪肝。从脂肪肝发展到肝硬化,需要经历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这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超声能捕捉到一些关键信号。比如在肝纤维化早期,肝脏的回声会变得增粗不均,从原本均匀的“明亮” 状态变为颗粒样的粗糙回声,这意味着肝脏正在经历反复的炎症损伤。同时,脾脏会悄悄增大,当男性脾脏体积超过13cm、女性超过12cm 时,这就是肝纤维化的重要间接征象,提示门静脉高压可能已经出现。
而当肝硬化形成时,肝脏会发生明显变形,右叶可能萎缩,左叶则代偿性增大,边缘变钝呈现“锯齿状”。此时还会出现门静脉高压的证据,比如门静脉宽度超过1.3cm,脾静脉迂曲扩张,肝肾间隙出现腹水形成的无回声暗区,超声下还能看到脐周呈现“蚯蚓状”的腹壁静脉曲张血流信号。另外,肝实质会出现“地图样”改变,形成大小不一的再生结节异常回声区。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早期70%的肝损伤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超声结合临床特征可以提高检出率。比如出现肝掌和蜘蛛痣,虽然超声不能直接显示皮肤,但如果发现手掌红斑、压迫可褪色的蜘蛛痣,就需要警惕肝脏代谢功能出现异常。还有胆囊壁水肿,当门静脉高压时,胆囊壁会增厚呈现 “双边征”,这也是肝硬化的间接征象。此外,肝硬化时门静脉血流受阻,肝动脉会代偿性增粗,通过多普勒超声能发现血流速度超过80cm/s。这里要强调:如果只是单纯的脂肪肝,病情是可逆的,但一旦超声检查发现脾大同时伴有肝回声增粗,就提示病情已经进入不可逆阶段,需要紧急干预。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高危人群,比如肥胖(BMI>28)、糖尿病患者、长期饮酒者(酒精摄入量>40g/天且持续5年以上),建议每年做一次肝脏超声检查。而逆转脂肪肝的关键在于减重10%-15%,这不仅能让脂肪肝消退,还能改善肝纤维化。同时,要严格戒酒并控制糖分摄入,因为酒精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叠加在一起,会加速肝硬化的发展。
对于肝硬化的监测,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重点观察门静脉宽度、脾脏大小以及是否有新发结节,以便及时筛查肝癌。
超声就像追踪脂肪肝到肝硬化进程的 “侦察兵”:在脂肪肝阶段,它能捕捉到“明亮肝”的特征;在肝纤维化阶段,它会预警脾大、肝回声增粗等信号;到了肝硬化阶段,它能锁定肝脏变形、门静脉高压等典型表现。临床数据显示,早期干预(减重超过10%)可以阻断60% 的肝硬化进展。因此,建议高危人群将超声检查纳入年度体检,为肝脏健康上一把“保险锁”,守护肝脏从“油亮”到“健康”的蜕变之路。(文/肖晓惠)
来源:湘南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