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险峰上,脊柱外科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毫厘之差,可能改变患者的一生。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主任王炯,正是这样一位在脊柱这根生命承重之轴上精雕细琢的医者。从医14年来,他主刀脊柱四级手术超2000台,未出现一例严重并发症,他用一个个“毫米级”的精准操作,见证着一个又一个患者“挺直脊梁”。
走进王炯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精湛的医术,更是一位医者对生命的敬畏与执着。在他的带领下,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团队不断突破技术极限,将微创理念推向新的高度。
精湛的技艺:微创“钥匙孔”里的“脊”限操作
“医生,我这胳膊还有肩膀疼得整宿睡不着,连筷子都拿不稳了……”58岁的雷先生拖着麻木的右臂走进诊室,布满血丝的双眼透着疲惫。半年来,颈肩部的刺痛和右上肢的麻木胀痛让他饱受折磨,多地求医,效果甚微,连最简单的系扣子都成了奢望。
王炯仔细查看着患者的影像资料,该患者颈5—6椎间盘像一颗突出的“钉子”,正死死压迫着神经根。“这是典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程长,症状重,需要手术解除压迫。”王炯指着颈椎磁共振片向患者解释,可听到要做手术,雷先生顿时紧张起来。
“别担心,我们现在可以采用‘钥匙孔’微创技术(Key-hole手术)。”王炯说着,拿起桌上的钢笔比划起来:“想象一下,我们要在这个指甲盖大小的空间里操作,周围全是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然后再找到突出的椎间盘,把它摘掉,就像在米粒上雕刻一样精细。”他停顿了一下,语气自信且坚定:“这个手术确实很有挑战性,难度很高,既要精准切除压迫神经的组织,又要保护好重要的血管神经,对术者操作的稳定性及精细度要求很高,但是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你这个手术做好”
手术顺利,历时约1小时,术中出血量50毫升。术后第一天,雷先生即可佩戴颈托下床活动,欣喜地感觉到颈部不疼了,右上肢疼痛及麻木胀痛症状也明显改善,能拿起筷子自己吃饭了。“王主任,太感谢你们了,这下我终于可以踏实睡觉了!”雷先生激动地对王炯说。
同样的希望也降临在曾先生身上。这位被胸椎间盘突出折磨数月的患者,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在椅子上度过的。因为只要一躺下,右上肢和肩胛区的剧痛就会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多家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都是风险极高的传统开放手术,直到他找到王炯。
王炯也为他实施了Key-hole手术,通过两个1厘米的小切口精准切除突出间盘。术后第二天,折磨患者数月的疼痛就神奇地消失了,这样的效果连患者自己都难以置信。
微创Key-hole手术
“微创不是简单的切口变小,相对于开放手术,对主刀医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王炯站在病房走廊,目光扫过几位术后活动自如的患者。他们颈部、腰部那些几不可见的“钥匙孔”切口背后,是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微创技术不断突破的成果:从微创椎间盘镜到椎间孔镜,从UBE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AUSS单孔非同轴脊柱内镜到实现腰椎微创镜下融合手术,一项项国内先进高水平微创术式在这里落地生根,让更多患者受益。
“医生的成就感,就藏在患者重新绽放的笑容里。”王炯说这话时,目光落在一位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出院的患者身上。那位患者转身向他挥手告别,脸上洋溢着久违的轻松笑容。这笑容,正是对医者仁心和技术追求的最好回报。
温暖的仁心:当医学遇见人文温度
“那是我人生感觉最黑暗的时刻。”李女士回忆道。
2024年的春天,初为人母的喜悦还未褪去,她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双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慢慢地连最简单的抱孩子动作都变得困难,甚至出现了行走不稳症状。前往医院检查后,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她的颈椎椎管内一个巨大肿块正在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当时已经出现神经损伤表现,肿块继续生长可能导致瘫痪。
“我记得那天阳光特别好,孩子在他爸爸怀里咯咯地笑,可我却连摸摸他的小脸都没力气……”李女士的声音有些哽咽,“王主任突然问我,孩子多大了?我说刚满三个月,他就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别怕,我们一定让你健健康康地陪孩子长大。”
这个承诺让王炯团队度过了好几个不眠之夜。神经纤维瘤病是染色体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低,发生在颈椎椎管内的巨大神经纤维瘤更为罕见,手术的难度、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考虑到患者产后虚弱,他带领团队反复研究,确定手术方案,最终决定采用显微镜技术切除颈椎肿瘤。
显微镜下颈椎肿瘤切除术
术后第二天,李女士便感到症状明显缓解,手臂的力量逐渐恢复。如今,抱着可爱的孩子,李女士总会想起那个改变她命运的手术。“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重获新生。”
这份仁心同样温暖着13岁的脊柱侧弯患者小陈。初见时,女孩因畸形几乎无法平视他人,王炯蹲下身与她平视:“我们一起让你长高好不好?”如今女孩挺拔的身姿已成为她人生中最幸运的礼物。
在脊柱外科,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王炯常说:“作为医生,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上理解患者的痛苦,医者仁心,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在这位医者心中,治病不仅是技术活,更是用仁心温暖生命的修行。
执着的追求:永不停歇的技术攀登者
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走廊,锦旗挂了满墙,王炯的办公桌里也摞着2024年郴州最美医生、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十佳青年医生”“十佳医生”“十佳骨干医生”等荣誉证书,还有两座“金手指”奖杯。这些闪亮的荣誉背后,是一个医者十余年如一日的执着追求。
“技术是医生的立身之本。”王炯常常这样告诫年轻医生。
为了精进技术,他曾多次前往长沙、广州、上海等国内顶尖三甲医院专业培训班进修学习。为了掌握椎间孔镜技术,他反复在模型上练习无数次。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让他在微创脊柱外科领域屡创佳绩:率先在郴州市开展颈椎、上胸椎Key-hole及腰椎镜下融合手术,这些国内先进脊柱微创技术的开展,使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下降一半以上。
“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是责任,更是对未来的鞭策。”抚摸着厚厚的荣誉证书,王炯的目光依然坚定如初。在他看来,医者的追求永无止境,因为每一个等待救治的患者,都值得最好的医疗技术。(文/肖佩珊)
来源:湘南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