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丽,女,1984年10月出生,2012年中南大学护理专业毕业,主管护师,现任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助产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2年,先后荣获“2024郴州市最美护士”称号,并多次荣膺“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十佳护士”“病人最满意护士”“优秀感控员”荣誉称号。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的荣誉墙上,吴华丽的名字格外醒目:她多次获医院“先进工作者”称号,还荣获2024年郴州“最美护士”。但比这些荣誉更让她珍视的,是产房储物柜里那些沉甸甸的手写感谢信——“是您让我知道,女人可以这样勇敢”,梅女士的字迹里还带着产后的虚弱;“三胎是您接生,这份缘我记一辈子”,房女士画的全家福里,站在角落的助产士身影格外温暖。
这些认可与信赖,源自她二十年来在产房里的坚守。当剪刀清脆剪断脐带,托举着产妇熬过十级剧痛诞下的新生命发出第一声啼哭时,这位产科助产士的掌心总会沁出细汗。这双20年里迎接过2000余个新生命的手,布满老茧却始终温暖——既是托举希望的港湾,也是穿越产痛阴霾的航标。
产床上的“临时亲人”:8000个日夜的守护
“吴护士的手一握上来,我就不怕了。”90后产妇刘女士攥着吴华丽的手,在分娩球上反复调整姿势。宫缩袭来时,她的指甲深深掐进吴华丽的小臂,而对方始终保持着微笑:“吸气像闻花香,呼气像吹蜡烛,跟着我再来一次。”
这样的场景,在吴华丽20年职业生涯中重复了无数次。从产前评估到胎心监护,从热敷按摩到情绪疏导,她的工作时间永远跟着产程走——规律宫缩开始的8到16小时里,她是产妇的“临时丈夫”:替她们擦汗喂水、调整体位;是“精神支柱”:用“再坚持3次宫缩”的具象鼓励替代空洞安慰;更是“技术指导”:拉玛泽呼吸法的每个节奏都掐着秒表校准。
2016年二孩政策放开后,产科单日最高分娩量达30人。吴华丽曾创下24小时连轴转接生10个宝宝的纪录,贴身的手术衣拧出的汗水能装满半瓶矿泉水。而这样的高强度,在她20年职业生涯里,累计化作近千小时的加班时长。
更令人动容的是,20个除夕之夜,她几乎未与家人完整吃过一顿年夜饭。2023年除夕夜,当万家灯火亮起时,她正跪在产床旁托举难产胎儿,直到凌晨三点新生儿平安降生,才发现膝盖早已在瓷砖上跪出淤青。“产房的灯光,就是最好的年味。”她笑着说。
风雨无阻的“生命之约”:被信赖的重量
2021年那个暴雨夜,吴华丽的手机在凌晨两点骤响。“华丽姐,我快生了,求你过来……”电话那头房女士的哭腔让她瞬间清醒。看了一眼身边熟睡的孩子,吴华丽没有迟疑,披上雨衣冲进雨幕时,电动车在积水里数次熄火,她干脆推着车蹚水前行。
当赤脚卷着裤腿的吴华丽出现在待产室,房女士的眼泪瞬间决堤。这位三胎妈妈后来总说:“看到她浑身湿透的样子,我就知道自己一定能挺过去。”从第一胎到第三胎,她执着地等待吴华丽接生,这份信任背后,是助产士20年零差错的专业底气。
为了这份信赖,吴华丽的手机永远24小时开机。她曾在小孩高烧39度时接到急诊电话,含泪把孩子交给丈夫;也曾在进修途中改签三次车票,只为赶回医院兑现“我会陪你生产”的承诺。广州产妇梅女士在感谢信里写道:当她握着我的手说‘疤痕子宫也能顺产'时,我突然就不怕了。”这位曾因剖宫产留下心理阴影的妈妈,最终在吴华丽指导下完成自然分娩,信末特意画了两只紧紧相握的手。
生死线上的“六边形战士”:铁骨与柔肠
2016年那个深夜,张女士的指甲深深抠进吴华丽的手臂。“我不生了!剖!现在就剖!”剧痛让产妇失去理智,拳头雨点般落在吴华丽身上。
“你看胎心监护仪,宝宝在给你加油呢。”吴华丽反手握住她的拳头按在胎心位置,声音稳得像磐石。8小时里,她被踢打了无数次,却始终贴着产妇的耳朵重复:“宫缩间隙我们吃口巧克力,就一口。”当黎明来临时,随着一声啼哭,精疲力尽的张女士突然抓住她的手:“对不起……”
六年后,这位妈妈带着二胎产检报告再次找到吴华丽:“还是得你陪着才放心。”
这样的“硬仗”在产科并不少见。曾有产妇在待产时突发子痫,全身抽搐、血压骤升。吴华丽在不到一分钟内完成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解痉给药一系列操作,监护仪的滴答声里,她的声音冷静得不像刚从死神手里抢人:“子痫基本控制,准备剖宫产!”最终母子平安的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后背的衣服已被冷汗浸透。
20年来,她参与抢救前置胎盘、子宫破裂、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危急重症产妇等百余例。为了保持战斗力,她坚持每天健身,练就连续工作36小时的体能。而在无数次与死神赛跑的抢救中,最让她揪心、也最令她深感无力的,莫过于目睹产妇因产后大出血命悬一线,急需大量输血的时刻。
她至今清晰记得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监护仪急促的警报声刺破空气,血红蛋白数值在报告单上急速下跌,家属攥紧拳头的手因用力而发白,直到血液制品顺着输液管缓缓注入,产妇的生命体征才渐渐平稳——那份从绝望到安稳的巨大落差,让她切身体会到“生命之河”的珍贵与脆弱。正是这些刻进骨子里的记忆,让她把“献血救人”视作一份刻不容缓的责任与使命。
“在产房里,我们拼尽全力守护生命;在献血车上,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延续希望。”吴华丽常这样诠释自己坚持献血的初衷。自第一次卷起袖管起,这份源于职业本能的大爱便从未停歇。她深深懂得,自己献出的每一袋热血,都可能化作另一间产房里的“及时雨”,救下一位挣扎在生死边缘的母亲,守住一个家庭的完整与圆满。
这份沉甸甸的信念,支撑着她22年风雨无阻地坚持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达8000ml,相当于两个成年人全身血量的总和。她也因此先后荣获省市无偿献血奉献银、铜奖。对吴华丽而言,那些鲜红的献血证不仅是荣誉,更是一场场生命接力中,最郑重的承诺与见证。
扎根一线的“生命使者”:用大爱书写勋章
如今41岁的吴华丽依然保持着每年接生100多个宝宝的强度。当被问及为何坚守一线20年,她总会望向产房的方向:“你听,那哭声多像黎明的号角。”从家庭化产房到导乐陪产,从分娩镇痛到自由体位,她见证并推动着产科的现代化变革,却始终保持着最传统的坚守——20年、8000个日夜、2000余次接生、参与助产5000余例,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关于新生与守护的故事。
当又一个清晨来临,吴华丽牵着新产妇的手走向产床,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们相握的手上。这双手,曾在暴雨中蹚水前行,曾在拳打脚踢中紧握不放,曾在生死瞬间托举起生命的重量——它们或许不够完美,却足以成为无数女性穿越黑暗时,最可靠的那束光。(文/谭洁)